国能源与水工业协会(BDEW)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若对现有进行协调性的延长运营,使其运行寿命达到35 年,然后再进行退役与重建,将比现行 25 年退役制度带来更高能源产量和更低整体成本。
该研究由弗劳恩霍夫风能与能源系统研究所(IWES)开展,重点评估了德国北海区域风电场及海上电网连接系统的继续运营和再利用潜力。
按照现行规定,德国首批大型海上风电场将在2040 年左右面临 25 年运营许可到期的节点,届时即便技术上可继续运行,也必须退役。IWES 的研究指出,这一做法不仅增加了投资和供应链压力,还可能带来电网整合的复杂挑战。
研究团队在分析中设置了多种情景进行对比,包括直接退役并新建、各自为政的延长运行,以及在统一规划下的协调延寿与集体退役。通过对这些路径的测算,研究重点考察了投资和运维成本、设备故障率、退役及停机时间,以及对船舶与供应链能力的需求等关键因素。
结果表明,在不同方案中,采取协调方式延长海上风电场寿命的做法,不仅能够在整体经济性上优于立即退役,还能在电力产出和环境效益方面实现更佳表现。延寿后的电场能够在不中断发电的情况下继续提供可再生能源,同时推迟大规模设备更替,从而缓解供应链长期压力。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避免集中退役带来的环境冲击,并提升海上电网整合的稳定性。
根据德国联邦网络局(BNetzA)的初步数据,到 2024 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长近 20 吉瓦,达到 190 吉瓦,其中太阳能和风能贡献最大。海上风电在 2024 年新增 0.7 吉瓦,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BDEW 表示,该研究为德国未来海上风电场的退役与延寿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在到 2030 年实现至少 30 吉瓦海上风电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成本、产能与产业链安全将成为关键议题。
来源:Offshore Wind Asia